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07-01-16 01:12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内政〔2007〕1号
内 乡 县 人 民 政 府
关于印发内乡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6—201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部门:
《内乡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元月十五日
内乡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6年—2010年)
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依据《内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南阳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的精神,制定《内乡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
一、内乡县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内乡县残疾人事业“十五”发展计划(2001年—2005年)》实施以来,围绕“残疾人状况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文明”、“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增强”等主要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一)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和谐。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日益深入人心,人道主义思想得到 进一步弘扬;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助残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为满足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解决了大量实际困难;城市道路、建筑物无障碍建设全面推进,为残疾人走出家门,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和公共服务提供了便利,拓展了空间;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进一步营造了关爱残疾人的舆论氛围;县乡各级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生活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使广大残疾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县法院、县司法局分别成立了维权法庭和法律援助中心,广泛地为残疾人提供了司法救助、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制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更加重视改善残疾人生活,积极为残疾人服务,不断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条件。县特殊教育学校新增七年级班,共收学生近百名,全县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101名。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不断完善,普遍开展了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正在筹建中。全县1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残疾人联合会和残疾人协会。村(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绩,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三)残疾人状况进一步改善。1800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盲、聋、弱智儿童少年入学率平均提高到81%;11000名残疾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分散按比例安排就业、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置就业、个体从业和自愿组织起来从业等形式,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5%,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参加生产劳动摆脱了贫困,部分残疾人实现了勤劳致富;扶持近248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摆脱了贫困;150名城镇贫困残疾人、4640名农村特困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和享受特困救助补贴,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在全省各项比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四)残疾人素质普遍提高。广大残疾人珍惜人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有效地改善了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为残疾人同全县人民一道实现小康生活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一部分残疾人贫困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基本生活需求难以稳定保障;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实现残疾人小康生活的目标任务尤为繁重。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是一项紧迫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
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目标和指导原则
“十一五”期间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
(一)总目标
——残疾人基本生活总体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通过实施重点工程,使2435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扶助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并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改善100 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居住条件。
——把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基本生活。
——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发展残疾人高级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
——残疾人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体育活动得到普及。
——残疾人事业的法制建设及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状况持续改善。
——残疾人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指导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兼顾特点、整体推进、加速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形成新时期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长效工作机制。财政部门要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列入预算,加大投入,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
——坚持社会化工作方法。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充分开发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残疾人事业。
——按照“求真务实、持续推进”的工作方针,围绕提高为残疾人综合服务的能力和提高残疾人基本生活水平,扎扎实实为残疾人办实事。
——完善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规政策,依法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的作用。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的素质,造就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激励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三、“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任务指标和主要措施
(一)康复
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
任务指标:
——加强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和康复服务人才培养,提高康复服务能力。城镇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农村70%以上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
——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000例、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60名、聋儿听力语言训练80名、智力残疾儿童系统训练65名、肢体残疾矫治手术10例、肢体残疾者系统训练100名、装配假肢和矫形器80例。帮助400名重症精神病患者得到防治和治疗。组织供应各类辅助器具1000件。
——开展残疾预防,减少残疾发生。
主要措施:
1、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专门机构和康复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整合资源,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学校、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残疾人活动场所等现有机构、设施和人员的作用,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建立社区康复员队伍,完善适宜的社区康复设施,将社区康复服务纳入社区建设、基层卫生工作。加强社会福利机构、残疾人养护机构、特殊教育机构中的残疾人康复工作。
建立内乡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承担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康复工作指导等任务。
2、组织开展盲人康复服务。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采取设立定点医疗机构与组派医疗队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完善低视力康复服务网络,推广低视力康复技术。
3、健全聋儿康复网络。巩固聋儿康复机构,做好聋儿家长培训工作,指导社区、家庭开展康复训练;逐步推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拓宽听力语言康复服务范围。
4、完善精神病防治工作机制。全面推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在县城设立精神病康复医院,并对50名重症精神病患者实行托养;对贫困精神病患者实行医疗救助;推进精神病康复托养机构建设;大力开展精神病防治社区康复工作;采用工疗、娱疗、日常照料等多种康复手段,努力提高康复效果。
5、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室建设,推动基层卫生机构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组织肢体残疾人在社区和家庭广泛开展康复训练;帮助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接受手术矫治与康复训练。
6、发挥社区和家庭的作用,以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社区服务机构、工疗养护机构为依托,开展智力残疾康复综合服务。调动智力残疾人亲友的积极性,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生活自理和认知能力与语言交流等训练,对成年智力残疾人进行简单劳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开展早期干预,切实做好特殊人群的补碘宣传教育工作,减少智力残疾发生。
7、按规定建立“内乡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站”。组织供应各类残疾人急需的质优价廉的实用型辅助器具。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质量监督和管理。推广、使用康复服务新技术、新产品,对贫困残疾人装配普及型下肢假肢、矫形器等辅助器具实施救助。
8、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公益宣传活动。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人的自我康复意识;广泛开展“爱耳日”、“精神卫生日”、“防治碘缺乏病日”“防治麻风病日”等活动;针对遗传疾病、中毒、意外伤害、有害环境等主要致残因素,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干预措施;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有效减轻和控制残疾程度。
(二)教育
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水平是残疾人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
任务指标:
——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适应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与当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接受特殊教育的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要求。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教育或培训。
——保障符合国家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接受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主要措施:
1、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
2、继续完善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全面推行随班就读和有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设立特教班,县城要建立一所九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并探索举办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3、统筹规划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指标列入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统计义务教育对象必须包括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采取措施,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残疾儿童少年全部纳入“两免一补”的范围。
4、进一步加大对特殊教育投入力度,全面构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先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运转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特教补助专款,重点用于支持学校图书馆建设和专用设备购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5、继续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助学金制度,在同等条件下,接受高级中等以上教育的贫困残疾学生优先享受国家资助政策。
6、以社会普通职业教育机构为主,充分发挥具有特殊教育手段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的作用,普遍开展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和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
(三)就业与社会保障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强自立和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是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任务指标:
——完善残疾人就业的各项制度措施。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