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数据发布

内乡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0-01-05 22:40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刺激经济增长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工业,促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夯实农业基础;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致力于城市化建设,成效显著。通过一年来的努力,经受了疫情、灾情的考验,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好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7.28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7.6%,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的 35.75∶40.62∶23.63 变化为:32.7∶44.7∶22.6。

市场物价继续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县从业人员35.1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 3.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 0.42 %,占全部从业人员的 9.4 %,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4620 人,比上年末增长2.37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达 1520 人,比上年末增长 43.1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化水平不高、城市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微观经济活力不够强,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较差;“三农”问题依然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民间投资启动迟缓等。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农产品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三区一村”工作稳步推进。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41119公顷,比上年减少3.8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 21.6 亿元,增长 2.9 %,各乡镇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体系,逐步体现规模效益。

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种植业有喜有忧。全年粮食总产量18.89 万吨,比上年下降8.4 %。其中,夏粮 9.57万吨,增长 8.8 %,秋粮 9.33 万吨,下降21.1%;油料产量 2.59万吨,增长 32.3%;棉花产量 1356 吨,增长24.6%;烟叶 5160吨,下降39.6 %;蔬菜产量达25.33万吨,下降3.31 %;水果产量达2.76 万吨,增长55.7%。

畜牧业产品生产和加工能力继续扩大。全年肉类总产量 6.3 万吨,比上年增长9%,禽蛋产量达1.8 万吨,比上年增长6.3%,水产品产量达2450 吨,增长13.9 %,年末大牲禽存栏 16.05 万头,猪存栏 39.84 万头,羊存栏 86.39 万只,家禽存栏443.8 万只,分别较上年增长1.6%、8.9%、9.6%、 7.9%。 保护生态环境,造林绿化成绩显著。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5995公顷,比上年增长41.3 %,退耕还林面积 3333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达28490 公顷,增长11.7 %,林业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合理保护。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 26.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 4.3 %,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 2.04 万台和 2630 辆。全年农村用电量 6314万千瓦小时,增长 9.2 %。化肥施用量(折纯)2.24 万吨,比去年下降 4.2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 18.7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 5.6 %,占全部耕地面积的 40 %,其中旱涝保收农田面积15.05千公顷,增长4.66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总量扩大,生产速度逐步攀升。经过几年来对工业的常抓不懈,成效显著。全年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46599万元,比上年增长 19.1 %,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3036 万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8125 万元,增长 4.1 %;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 9050 万元,增长11.6 %;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 11111万元,增长6.2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 2216万元,增长 58 %。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 13919 万元,增长 17.8 %,重工业增加值 19117万元,增长15.8 %。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县委、县政府“抓二带一促三”战略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优势企业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县涌现出了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如软木厂完成产值 2201.3万元,比上年增长 7.8 %。化工厂完成产值4612.6 万元,比上年增长 59.6 %。主要工业品产量:化肥全年总产量(折纯吨)3.3 万吨,比上年增长3.1%;机制纸完成 3.4 万吨,下降7.6 %,水泥产量达46.8万吨,增长22.19 %。

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全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6.86 %,同比上升 8.8个百分点,产销率达97.9%,同比高出 0.1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6740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实现利润总额 2215万元,增长 38.8 %。

建筑业增长速度加快。全县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9 万元,比上年增长20.7 %;全年施工单位工程个数达120 个,比上年下降8.4  %,其中,投承包工程个数 75个,比上年增长5.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12.78 万平方米,下降36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928万元,同比增长26.4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单位投资 70807万元,增长 28.5 %;集体经济投资12047万元,下降 51.8 %;城乡居民个人投资 31068万元,增长 114.3 %;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 39887万元,增长13.8 %;更新改造投资 25487万元,增长101.4 %;房地产开发投资 632万元,下降39.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分城乡看,县级消费品零售额 6.08亿元,增长12.6% ;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5亿元,增长 10.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24亿元,增长11.4 %,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8 %;餐饮业零售额5999万元,增长9.7 %;其他行业零售额 17368万元,增长30.3%;分规模看,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消费品零售额 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58 %;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消费品零售额 9.26 亿元,比上年增长70.5 %;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 68.2 %。各类集贸市场成交活跃,超市、量贩、专卖店正逐步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主力军。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全年出口总额 39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1.9 %。招商引资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 234.2 万美元,增长5.9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33万美元,增长9.1 %;对外借款1.2万美元,增长 9.1 %。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旅客周转量14000万人公里,增长8.7%;货物周转量22000万吨公里,与去年持平。

县乡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全县公路总里程616.3公里,其中国道通车里程26.88公里,省道通车里程132.48公里,县道通车里程211.48公里,乡道通车里程245.46公里。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882万元,比上年减少7.4 %。年末交换机总容量8.8 万门,本地固定电话年末用户发展到 7.8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2.6万户。乡村固定电话用户5.2万户。年末本地光缆线路总长434公里,互联网用户达到898户。

旅游业发展较快.2003年,全县大力推进旅游线路建设,促进旅游业规模扩张。全年接待旅游者34万人次,旅游景点门票收入26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1500 多万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增收增支。全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507万元,比上年增长9 %,完成年度预算的 100.9 %。其中,增值税完成 1126万元;农业税完成3394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168万元;个人所得税完成187万元。全年财政支出26589万元,比上年增长10.3 %。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7.76 亿元,比年初增加12611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款为2.03亿元,当年减少2072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4.49 亿元,当年新增1250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4.72亿元,当年新增10389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3.74亿元,当年新增9380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7671万元,当年新增521万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5.1亿元,现金支出58.2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30890万元。

保险业发展势头下降。全年保费收入2977.6 万元,下降8.4%。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525.8万元,下降13.97 %;人寿险保费收入2451.8万元,下降13.22 %。全年支付各类赔款593万元,下降47.38 %。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 373.2 万元,下降13.17%;人寿险赔付金额219.8 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基础教育结构优化。2003年,中等教育结构得到调整。全县普通中学38 所,与上年持平,当年招生14587人,在校生达42707人,毕业生达16080人。小学283 所,比上年减少3 所,当年招生数7499人,小学在校学生51965人。全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3825人。

科技推广应用稳步发展。2003年县乡骨干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投资8500万元,全县厂办科研机构发展到18家,挂靠科研单位28个,聘请专家17名,全县专业技术人数5900人,其中高级职称2460人,全县拥有 17名学科技术带头人,31名县级拔尖人才。全年组织实施工业科技计划项目12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2项。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15项,其中市级5项。全年申请专利7 件,国家知识产权已下发了专利申请通知书,打破了历史记录。

十、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 个,文化馆 1个,公共图书馆 1 个,博物馆 2 个,档案馆1 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 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 1 座。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 95 %,电视人口覆盖率95 %;有线电视用户7000 户。文化市场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卫生防疫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21个,实有床位 774 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712 张;卫生技术人员1215 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976 人。年末全县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 1个,卫生技术人员115名。全县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 15 个,农村医疗点277个,卫生人员782人,其中技术人员770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 136 人,环境监测站 1个,环境监测人员 52 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 3 个,总投资 180 万元。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县建成了烟尘控制区1 个,面积达8 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音达标区1 个,面积达 5.7 平方公里。

自然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县自然保护区达到 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13.85 千公顷。

十二、人口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由公安人口统计可知,2003年全县出生人口8250 人,出生率为13.4 ‰;死亡人口5033人,死亡率为8.2 ‰;全年净增人口 3217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年末全县总人口为617379人。其中,农业人口539155人,占总人口的87.33 %;非农业人口78224人,占总人口的12.67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7元,比上年增长8.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64.8 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898 元,增长5.98 %。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 26068 人,其中在职职工21150人;离退休人员4918人。有26068名职工参加了大病医疗统筹。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 380 余张,收养人员 376人。全县有 2387人享受国家抚恤或补助。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1万元,接受社会捐赠50.6 万元。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   

  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责任编辑:叶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