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数据发布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0-01-05 22:50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2005年, 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围绕旅游名县、工业强县、林牧大县目标,奋力组织实施大气开放和后发内乡建设,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全县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协调推进——抓工业,促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夯实农业基础;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致力于城市化建设,成效显著。2005年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城镇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各项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实现了国民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多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27.3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13.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7:45.8:21.5变化为30.7:48.7:20.6。全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752万元,比上年增长9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6%和13.5%。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9%,居住价格上涨11.8%。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1.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升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升9%。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县就业人员328433人,同比增长1.8%。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2604人,农村就业人员29582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较差;城市化水平较低,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民间投资启动迟缓等。
二、农业
种植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20.64万吨,比上年增长3.4%。夏粮总产量10.45万吨,增长1.4%;秋粮总产量10.19万吨,增长5.6%。油料总产量3.4万吨,增长33.1%;棉花总产量1465吨,下降15.7%;烟叶总产量5663吨,增长12.9%。蔬菜总产量35.84万吨,增长5.8%;水果总产量2.14万吨,与去年持平。
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7.4万吨,比上年增长5.5%;禽蛋产量2.1万吨,增长6.2%;奶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奶类产量5056吨,增长81%;水产品产量2900吨,增长9.4%。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9千公顷,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7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6.47千公顷,本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47千公顷;旱涝保收农田面积15.65千公顷,本年新增旱涝保收农田面积0.13千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34千公顷。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2.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3%;农用拖拉机2.58万台, 比上年增长15.2%,农用运输车0.27万辆,比上年增长3.8%;农村用电量840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23.9 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10.2%;集体企业增加值0.7亿元,增长52.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27.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93.3%。轻工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73.6%,重工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25.6%。
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50.2%。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53.1%,比上年提高 29.9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11.6亿元,比上年增长57.5%。实现利润3752万元,增长94%。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658万元,增长4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比上年增长58.6%,其中城镇投资17.7亿元,增长63.1%。在城镇投资中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投资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9%;工业投资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0.53亿元,比上年下降73.4%;教育业投资0.47亿元,比上年下降61.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0.35亿元,比上年下降39.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0.08亿元,比上年下降66.7%。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90万元,比上年增长75.9%。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亿元,增长9.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9.8亿元,增长16.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2亿元,增长12.6%;餐饮业零售额1.5亿元,增长107.4%;其他行业零售额1.6亿元,下降18.2%。各类集贸市场成交活跃,超市、量贩、专卖店正逐步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主力军。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中,通信器材类增长6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2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有所下降。全年出口总额22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7.2%。其中:地毯厂出口额101万美元,同比下降56.7%;进出口公司出口额60万美元,同比下降23.1%;南阳飞亚食品有限公司出口额42万美元,同比增长20%;内乡马山龙升地毯厂出口额23万美元,同比下降73.8%;全宇药厂出口额3万美元。
全年新成立中外合资企业2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58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7.4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3009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4%。旅客周转量1940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7%。县乡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全县公路总里程637.426公里,其中:国道通车里程26.89公里,省道通车里程132.487公里,县道通车里程207.55公里,乡道通车里程270.51公里。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073.1万元,比上年下降7.2%。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6万门,比上年增长7.57%;固定电话用户9.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8万户,乡村电话用户5.9万户,新增用户0.7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7.2万户,新增用户 1.9万户。电话普及率为 16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088户,比上年增长41.2%。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全年接待旅游入境人数32万人次,门票收入500万元,星级宾馆3家,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6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增收增支。全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9亿元,比上年增长33 %,完成年度预算的 113 %。其中,增值税完成1354万元,比上年增长19.7 %;农业三税完成1232万元,比上年增长104%;企业所得税完成164万元,比上年下降18 %;个人所得税完成499万元,比上年增长9 %。全年财政支出4.39亿元,比上年增长30.9 %。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企业单位存款余额2.8亿元,增长27.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01亿元,增长18.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54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6亿元,增长4.7%;中长期贷款余额0.7亿元,下降5.6%。基本建设贷款余额0.04亿元,比上年下降2.5%,工业贷款余额0.7亿元,下降7%,农业贷款余额10亿元,增长9%。全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34万元,比上年下降14.8%。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882万元,比上年下降8.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570万元,比上年下降30%;人寿险保费收入4312万元,比上年下降4.4%。全年赔付额与给付796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财产险赔付额430万元,比上年增长35%;人寿险赔付额366万元,比上年增长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县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09人,在校生2804人,毕业生1293人。全县普通高中招生4169人,在校生11574人,毕业生4005人。全县初中招生8743人,在校生28883人,毕业生9184人。普通小学招生8486人,在校生48580人,毕业生7896人。特殊教育招生10人,在校生7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724人。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6.8万人次。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末,全县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05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98人。全年科学研究经费支出1421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全年共取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全年县乡骨干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投资63万元,全县厂办科研机构发展到50家,挂靠科研单位36个,聘请专家123名,全县专业技术人数590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2460人,全县拥有 17名学科技术带头人,34名县级拔尖人才。全年组织实施工业科技计划项目7项,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6项。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7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6项。全年申请专利18 项,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已下发了专利证书12个,打破了历史记录。
综合技术服务取得新成绩。2005年末,全县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4个,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新增3家。全县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天气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气象公益服务站1个,地震观测井1个(豫10号)。
十、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5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 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5%。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有线电视用户2.5万户。综合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6429万卷(件)。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卫生学校1所;病床床位75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702张;卫生技术人员123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66人,注册护士273人。全县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检验机构(防疫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83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6个,床位317张,卫生技术人员501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县总人口64万人。出生人口0.77万人,出生率11.04‰;死亡人口0.42万人,死亡率6.51‰;全年净增人口0.2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53‰。全县城镇人口17.35万人,占27.11%;乡村人口46.64万人,占72.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8.91%,老年人口达到5.71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0元,比上年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423元,增长16.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55.15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30.5元,增长22.24%。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人均住宅面积32平方米,同比增长8.3%;农村人均住宅面积26.1平方米,同比增长3.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倍。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7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0.7万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3.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2423人次,发放基金378万元。全县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7万人,参保退休人员0.4万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99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7122人。全县各类社会敬老院床位达355张,收养人员 309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05万元,接受社会捐赠27万元。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县耕地面积47.33千公顷。当年耕地实现占补平衡。退耕还林工作全面实施,退耕还林面积4.4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63.4%。
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全县已发现的矿种为32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17种。其中:金属矿产6种,非金属矿产11种。
城市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达标面积5.7平方公里,全县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达5.7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010公顷。全县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总面积13851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9304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4547公顷;全县共有国家地质公园1个。
注:
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责任编辑:叶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