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内乡

李小峰:论人生与死亡——读万年春《四叔的撅头》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6-11-23 22:09:28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论人生与死亡
作者:李小峰

  死亡犹如黑夜,人皆天生畏惧。随年岁逐增,此畏惧会被披上各式外衣,以至于渐渐淡忘,甚或转移。然而,终会有一日,疾病会重新唤起这种天生的对死亡的畏惧,在疾病的日复一日的折磨中,日益加重的不仅有对生的无所眷恋,还有对死亡的日益恐惧,这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有时候会呈现一种近乎变态的歇斯底里。

  世间最高的哲学或宗教无非就是了生死,但能够达到这种状态的人,其几率比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还要低,所以只能停留在文字或讲述中,终无多大意义,顶多忽悠忽悠青年学子罢了。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年轻时,读到这样的话,觉得可贵。不惑之年读这样的话,只觉得距离孔子不啻地球与太阳,此孔门顿教,只适合类似慧能六祖这样的灵性之人。芸芸众生,还是比较受用孔子另外讲过的,“未知生焉知死”,说俗一点,“你丫滴,活还没有活明白,死管你个屌毛。”

  孔子绝对是和释迦同级别的圣人,某些佛教人士打压孔子的说辞,或者是有意为之,或者是不懂孔子。对死亡的有意规避,化作孔子的另外一句话,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实,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两句高度抽象的话,并非如官方教科书那样的解释,至少放在人生观的解读上,二人是高度契合的。

  “四叔”一生,就是中国传统人生观的践行者,虽则无意,然而无意之中是真意。真意只是第一念,第二念已是魔鬼,世间最宝贵莫过于,人生若只如初见。

  对死亡,人皆惟有“初见”。最幸福的莫过于如“四叔”一样在劳作中悄然而逝,直接省去了生老病死之“病”的环节。05年在兰州,几乎周周生病,久病抑郁,一师兄带我去甘南看天葬,那是另一种带有西方思维痕迹的淡化死亡。

  对死的淡化,反映在生,即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老子说过,“益生曰祥”。如“四叔”这样的老一辈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思潮中,我们更应该向“四叔”这样的老辈人致敬学习。

  因为“四叔的撅头还在他的坟头立着”。 

附:万年春《四叔的撅头》

一辈子,扛着他的撅头
四叔像战士扛着枪一样

撅头是他的武器,也是他身份的象征
刨地,放树,还挖了一座一座墓
四叔打墓,合乎规矩
四叔扛着他的撅头
从村里走过
大家都很敬重的打招呼

四叔每挖好一座墓
总要自己躺下试一试
他说,给死人干活
是让活人看哩,不能马虎
四叔打了墓,总是喝得迷迷糊糊

六爷赶在腊月下雪的时候,走了
四叔扛着闪闪发光的撅头
在老坟园,给六爷打墓
打好墓,四叔觉得还不平展
就下去铲土,眼一黑,栽在墓穴里

四叔死在自己挖的墓穴里
五叔就把四叔埋在六爷的墓坑里
大家就用四叔的撅头把四叔埋了
那一年的雪,下得很大很大
雪,埋了四叔,也埋了四叔的撅头

四叔已经死了二十多年了
四叔的撅头还在他的坟头立着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