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直之窗

用心浇灌 静待花开——访内乡县桃溪镇东川中心小学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6-11-24 20:17:03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向西,沿着一路春光,抵达内乡县最西端一所满园花香的学校——桃溪镇东川中心小学。此时,校外绿色尽染,麦田纵横,山花还在孕育期,这儿——校园里已经花开缤纷、姹紫嫣红,犹如学生们一张张天真灿烂的笑容。
走进校门,甬道两旁的文化墙上“用心浇灌 静待花开”的标语使人耳目一新,黄色调主打的校学楼上“承载希望 放飞梦想”的寄语格外醒目,校园主体墙壁上悬挂着各种花文化的版面“花诗廊”“花语廊”“花歌廊”“名花墙”“养花知识墙”等,让人置身于浓郁的花文化氛围;放置在校园、教室、办公室、图书室、寝室、餐厅的盆花,悬挂在教学楼、办公楼、厕所墙壁上的盆花,给人一种心灵上的愉悦和美感。东川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正是徜徉在花海里寻找他们的精神幸福。
“让师生都成为育花人”
以花育校,并不是校长靳义欣的冲动之举,这是他多年的厚积薄发。十几年来,他一直保留着养花的习惯,养花、赏花、品花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善于读书的他既有谦谦书气也有铿锵梦想。自2013年担任校长以来,他就着手打造一个花园式学校,把花文化思想植入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之中,既是继承和弘扬祖国的“花文化”,又是对师生美育、德育的培养,让师生们欣赏美、感受美,从花的品质中汲取营养,学习花的品格,陶冶情操。在他的倡议下,全校师生掀起了一场“花文化”运动。
校长自己先带头,把家里的盆花搬到校园展示。教师们纷纷行动,学生们也加入其中,或从自家抱来,或从亲戚家、市场上淘来,用花草装扮着校园的角角落落。师生们把花搬到学校,在教室里互相欣赏,在校园里互相评品,增强了交流,加深了认识,产生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之前,大家对花的品种、花性、养花知识都知之甚少,但通过互相交流、上网查询、到花卉市场咨询,都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对花草的深厚感情。
师生们都在每一盆花上贴上标签,标注上花卉的品种名称和管理者的名字,观察它们的成长变化,定期浇水、施肥、松土等,哪些花喜阳,哪些花喜阴;怎么浇水花期长,怎么给花草松土,这些知识都是师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大家精心养育,把花草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通过互相赠花、互换养殖,增进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每个班级都有几十种花卉,学生们几乎都能识别它们的名字,大家除了会养自己的花,还帮助别人照顾花,互相赏花爱花,都特别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产生了强烈的护花意识和环保意识。
“让花品质沁入师生心中”
在师生识花的前提下,学校开展了班级评花活动。全校八个班级的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品味花的品质,挖掘其精神内涵,经过交流探讨,每班都评选出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花卉作为班花,有团结向上的葵花班、有美好吉祥的桂花班、有清丽脱俗的兰花班等。在此基础上,每个班级又以班花为中心,设计自己的班徽,创班歌、制口号,使花文化精髓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深处。自从师生们养花之后,学生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不少学生自觉地改掉了坏习惯,不再乱扔果皮、纸屑了,校园里、教室里、餐厅里每天保持整洁如新,甚至连厕所里的地面、墙壁、便池都洁净如初;学生之间的不团结现象、不文明语言也渐渐没有了,大家变得更加雅致、乐观、活泼、向上,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和谐,流淌着诗意。
学校也从梅花的花性中悟出了梅花“不争春”之谦、“暗香”之雅、“苦寒来”之韧。由此,把梅花作为校花,以此启示师生“悟不争春之谦、赏暗香来之雅、品苦寒来之韧”,进一步谱写了《梅花吟》校歌,形成了“知梅学梅,以梅为范”的自觉意识,树立了“塑梅魂做梅人”的崇高理想。学校基于每位师生都是一朵花的隐喻,凝练出了“让每一朵花都精彩绽放”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徜徉花海 品味花韵 塑造花样人生”的校风、“用心浇灌做优秀育花使者”的教风和“与名花为伴 和良习相随”的学风,拟定了“用心去做”的校训。经过一系列解花语活动,学校的花文化精神内涵逐渐丰硕起来,像阳光雨露一样不断滋养着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启示他们像花一样做人,像花一样幸福生活。
当然,学校的花文化培育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活动初发起时,虽然师生们热情很高,但是不少家长不够支持,对学校文化的培育和对学生心灵的育养,是家长们不能体会和理解的。校长靳义欣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讲创建“花文化”的设想,让家长参观学生们养殖的花卉。当一些家长惊奇地发现,孩子通过养花、观察花,做事变得更加细心、耐心,学习更加专注,一些小毛病、坏习惯也不断摒弃时,大多数家长理解了学校的良苦用心,开始支持孩子甚至和孩子一起加入到养花的行列。
“让每位师生都精彩绽放”
每一位学生就是百花园中盛开的鲜花,花儿是五彩缤纷的,学生的个性也是五彩纷呈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为了深化花文化的核心品质,学校把“让每一个学生都精彩绽放”作为永恒的追求,要求每位教师发现和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独特培育。学校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张扬学生的个性,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了声乐类、舞蹈类、美术类、体育类,以及课外阅读等兴趣小组。学校还定期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开展了“识花、赏花、品花”的演讲比赛、“与花为伴-月月红”的经典诵读、“剪窗花”“学插花”“唱花歌”艺术比赛、“育花心得,育花笔记”写作擂台赛、花草书画作品艺术展示等活动。每项活动学生们都踊跃参与,通过表现自我,从中获得了认同感和成就感,也培养了个性成长,激发了求知欲。
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个性特点和爱好,教师也是努力挖掘发现,喜欢当小助手的学生,教师就把他吸纳进班委会,委任不同的角色;性格孤僻的学生,教师就引导他和同学们交流养花心得,品赏花的习性,走出自闭的困境;对于多动爱闹的学生,教师就让他帮助大家看护花草,观察花的生长周期,养练一种静气……而且,每一位学生的转变和进步,都会得到老师一张白梅花卡的奖励,集够五张白梅花卡可以兑换一张紫梅花卡,集够五张紫梅花卡可以兑换一张红梅花卡,学生凭红梅花卡可以到教导处领喜欢的图书一本或文具一件。在学校精心培育、教师悉心培养下,学生们一个个精神焕发,健康向上成长。
如果说学生是花朵,教师就是花园里辛勤的园丁。为了让教师们张扬个性、精彩绽放,成长为优秀的育花使者,学校开展了“群芳争艳伴我成长”活动,设立了一系列奖项,涉及师德师风、教学技能、课堂艺术、才艺特长、自学能力等方面,其中品正为范、热爱学生、工作热忱、敬业奉献的教师可以获得“师德梅花奖”;善于学习,工作精益求精、大胆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教师可以获得“教学技能兰花奖”;课堂教学巧于引导,以学定教,培养学生质疑合作精神,启迪学生智慧的教师可以获得“课堂艺术玫瑰奖”;注重挖掘潜力、勤练技能、个人才艺突出的教师可以获得“特长发展茉莉奖”等。由此,师生共同践行花的品格,体味花性,以花为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花的气质,也影响和改变了他们的心灵世界和人生追求。
“让花之魂在学校永久盛开”
学校为学生开辟了“主题阅读之花区角”“德育之花区角”“花艺作品展示园”等,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师生学习交流的场所。每天早饭后,全校学生一起阅读半个小时的名著;下午课外活动,校园的花廊旁、花区角、图书室总是坐满学生,他们或专心阅读,或认真笔记,或轻声交流……教师们也是手不释卷,《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等,都是大家经常阅读的书籍。为了开展好学生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专业教师人手不够怎么办?不少教师自愿加入舞蹈队、乐器队等,利用业余时间向专业教师学习技能,并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当然,仅仅这些方面的努力还是不够的,为了形成学校特色文化,长期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还及早定位,在课程开发伊始,就通过“调查问卷”、设计“学生问题卡”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寻找从学生中产生的有价值信息。学校在反复筛选和探讨交流的基础上,敲定了《花之魂》校本课程框架,规划把校本课程定位成三个层段,低年级段主要做花的观察者、中年级段主要做花的品悟者、高年级段主要做花的践行者;计划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教材中,不但让学生能够知花、养花、护花,还要培养学生能够剪花、插花、画花,经过不断探索印证,开发出“赏花形-知花性-悟花魂-养习惯-学做人”的文化德育路径。
教育新常态是什么?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原点和规律。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校长靳义欣并不急于形成教材,他认为校本教材的开发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反复实践论证,并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形成完善的机制,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发展规律,将来还要设置相应的校本作业,使校本课程能体现有序化、常态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就是引导孩子心灵往“爱、善、智”转向,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正如校长靳义欣所说,培植师生心中至善至美的“花品质”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只要用心去做,始终如一地呵护;只有不急不躁,心如止水地守候,每一位学生终能开出艳丽芬芳的花朵。
 
 
(作者:李勇夫   周文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