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内乡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内乡县十三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6-12-20 16:56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部门:

  《内乡县“十三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6年12月13日

  内乡县“十三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加快我县卫生计生改革与发展,提高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素质,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县卫生计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得到加强,群众的健康状况得以明显改善,为卫生计生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到2015年底我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8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0.1/10万;0—6岁儿童管理率达到85%以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5.1‰,常住居民健康管理率达到91.2%,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全县人均寿命72.5岁,比2010年提高了1.8岁。

  (二)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2011年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以来,我县认真贯彻医改政策,医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80%以上,位列全市首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乡村卫生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村级卫生室防病治病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制订了《内乡县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10月23日召开了启动会议,10月25日4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并执行新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政策。

  (三)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

  完成县医院易址新建项目建设面积7万平方米,设计病床700张;新建13所卫生院门诊病房楼1.3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卫生室44个,总建筑面积3520平方米;投资2000万元为基层购置医疗器械89台套,2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了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仪和心电图机,其中6所中心卫生院配备了数字化 X光机,4所卫生院配备了CT。

  (四)医疗保障能力逐步增强

  “十二五”期间新农合年均参合率为98%以上。2015年参合人口63.2万人,户籍人口参合率由2010年的98.5%提高到2015年的99.9%。新农合筹资标准由2010年的人均150元提高到2015年人均470元,新农合基金总量由2010年0.83亿元增长至2015年2.97亿元,累计筹集新农合基金11.34亿元。住院年度封顶线由2010年10万元提高至2015年的20万元,累计支出新农合基金10.47亿元,累计受益783.3万人次,每人年平均受益2.5次。

  (五)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显著

  加大免疫规划门诊建设,积极调整预防接种服务周期,全县所有接种单位均实行了日、周、旬、月免疫接种,其中疾控中心门诊接种中心实行日接种,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扩大免疫新增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建设,强化健康教育,积极开展肺结核、艾滋病、麻疹、脊髓灰质炎防治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效防控传染病与流行病的暴发流行,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积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率达100%。

  规范母婴保健服务,所有医疗保健机构,按照《河南省助产技术服务标准》均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从事助产技术服务人员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取得助产技术服务培训合格证。各行政村均配备专职妇幼保健员,并进行了业务培训。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

  (六)卫生监督执法力量不断加强

  不断加强依法监督能力,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学校卫生、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以及职业放射等方面卫生监督工作。以打击非法行医和整顿规范公共卫生秩序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不断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在全县16个乡镇均成立了卫生协管站,聘用了专(兼)职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和卫生监督信息员,使卫生监督机构延伸到乡镇、管理到村。

  (七)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不断加强医护质量管理。认真开展“三好一满意”和“控费用、强服务,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每年都举办全县护理、院内感染知识培训班,同时成立了由相关股室人员和县级医院业务骨干组成的工作组,对全县医疗机构进行集中整顿,有效提高了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

  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组建完成了全县卫生人才培训专家库,累计培养、培训医疗机构业务技术骨干1000余人次;与北京延庆对口帮扶工作对接,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9次,派专业技术人员赴京进修23人次;积极开展全科医生培养工作,培训全科医生54名;加强乡村医生业务培训工作,累计培训乡村医生8000余人次,200余名名乡村医生参加了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学习。

  三是中医创建工作卓有成效。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及服务能力建设,弘扬中医药文化,鼓励医疗机构提高中药使用比例,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和预防保健中的作用。

  (八)爱国卫生及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县委、县政府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常态化管理,爱卫办在双创办及相关部门领导下,每星期对各单位卫生责任区进行督查,实现了城区环境卫生全时段、无缝隙的工作目标,顺利通过了河南省卫生城市的验收。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控烟工作卓有成效,公共场所吸烟人数明显减少。

  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虽然我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当前的医药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卫生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和素质性等矛盾仍然突出;稳定的卫生投入与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公平性和绩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对比较薄弱;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强卫生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建设,提升卫生软实力的要求更为迫切;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卫生工作面临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多重挑战,卫生服务模式与疾病谱变化还不相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进一步凸显,重大体制机制问题亟待破解。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制约了医疗卫生计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我县“十三五”期间卫生与健康发展中需重点关注和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三、“十三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着力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制改革;以加快卫生计生发展转型、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为导向,完善新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人口宏观调控体系;以提高人群健康素质、增进健康水平为目标,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县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卫生与健康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人人拥有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城乡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健康状况和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明显缩小,卫生与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明显提升,居民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家平均水平。落实国家“全面二孩”政策,人口性别结构趋向正常,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有所下降。建设家庭发展中心,着力构建新型生育文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具体指标

  ——居民健康素质明显改善。全县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8/10万和5‰以下;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差异进一步缩小。

  ——健康公平与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农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到75%以上;饮用安全自来水比例达到99%以上。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2.8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不低于3人,每千人床位数达到6张,城乡卫生资源的均衡化水平明显提高。

  ——居民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卫生服务覆盖率95%以上;居民20分钟到达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达到95%;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主要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达到60%以上。

  (三)工作重点和任务

  “十三五”期间,我县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要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着力提升卫生计生人才、科技、信息化的科学发展,力求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夯实和提升卫生计生发展的硬基础和软实力,实现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1)健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机制

  认真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围绕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健全财政补助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补偿制度,健全政府卫生投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人员编制标准等相关配套政策,完善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核心内容的体制改革内容。

  (2)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进一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优化惠及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不断完善全县城乡医保统一政策,规范筹资机制、筹资标准、参保对象、起付线、封顶线、补偿水平、结报方式和管理形式。到2020年,全县农民和城镇居民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象的在校大学生、城镇中小学生参保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筹资水平达到每人每年700元以上,参保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门诊报销比例达到并超过60%,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调整医保报销政策,积极探索按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和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引进商业保险机制,提高大病保险的支付额度。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预算总额和患者就医的报销比例,通过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逐步建立“分级诊疗”的合理秩序。

  (3)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按照防治兼顾、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规范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制度,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建立健全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和监管,规范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医务人员和群众普遍形成合理的用药习惯。

  (4)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完成县医院易址新建、妇幼保健院和湍东镇卫生院的梯次搬迁项目建设以及县二院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新建或改扩建5—8所卫生院门诊病房楼。到2020年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巩固“十个全覆盖”工程标准化村级卫生室项目建设成果,拓展建设范围,到2020年全部乡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完善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逐步实行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与地区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相适应、与岗位职责和实际贡献相匹配的绩效工资制度。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稳定和发展乡村医生队伍。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

  (5)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适时调整和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和完善服务内容,实现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动态管理目标。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人、6岁以下儿童、育龄妇女等重点人群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和精神疾病等重点对象的健康档案建档和后续管理工作。

  (6)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宣传等手段,完善医疗分流、上下联动、对口支援、增强能力、签约服务等机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首诊在基层、转诊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和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控制县外转诊比例。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县内诊疗比例达到90%。

  2、不断提高卫生与健康的服务水平

  (1)完善计生工作新机制。把稳定适度的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纳入改善民生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责任机制,完善人口计生责任目标考核评估办法。以综合治理为核心,坚持党政领导、部门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各负其责。采取行政、教育、法律、经济等多项措施,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根据计生工作重点难点在基层、人员流动性强的实际情况,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明确县乡村三级的服务管理职责,保障人员、报酬、责任落实到位,全面提高基层工作水平。加大人口计生事业经费投入,保障奖励政策、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的落实。

  (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能力建设。调整和充实疾控机构职能,提高专业能力水平。继续切实做好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加强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能力建设,加强艾滋病筛查网络实验室建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逐步建设成为全县传染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食物与职业中毒预防控制及慢性病防治的业务技术中心,加强实验室建设,达到省级领先水平。

  (3)健全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加大建设力度,逐步把县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集全县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和妇幼卫生信息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妇幼公共卫生业务指导中心。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生殖健康促进模式,实施“新家庭计划”发展项目,建立“0—3周岁婴幼儿早教中心”。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妇儿保健门诊的建设工作,整合卫生、计生服务资源,不断拓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内容和范围。完善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检查网络,加强和规范产前筛查、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治疗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预警、监测报告信息网络体系,到2020年,建立联接县乡村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网上疫情直报率达到100%。加强急救机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和健康危害因素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数据采集、网上实时报告、预警监测、指挥调度的统一管理,逐步实现立体化医疗救援体系,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5)加强卫生计生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建设,建立起能适应辖区卫生计生执法工作的机构和队伍。完善卫生计生执法工作网格化监管模式,规范卫生计生执法行为和程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把卫生行政许可关,加强监督执法,打击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继续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重点强化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科室出租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加强部门联合和区域协作,探索建立跨部门的出生性别监控系统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综合监管制度,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依法严惩溺弃、残害女婴和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等违法行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6)做好人口动态监测,根据国家和省市部署稳步落实“全面二孩”政策。深入开展诚信计生活动,全面开展“阳光计生”和“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创建活动,推行政务公开,促进计生权利阳光运行、计生管理阳光操作、计生服务阳光开展。加强信访长效机制建设,努力提高初信初访一次办结率。

  (7)实施幸福家庭促进计划。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法定奖励优惠政策,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奖励对象的审核审批工作。在各乡镇设立集新型婚育文化建设、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为一体的家庭发展中心,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推进社会公共政策、民生普惠政策,优先优待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扶贫对象,推动普惠性政策与人口计生政策的有效衔接。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关怀政策,提高奖励扶助资金比例,与民政部门建立失独家庭、双女户家庭养老中心或社区家庭养老帮扶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8)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以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为核心,不断健全完善流动人口“一盘棋”综合管理服务模式。加强部门协作,健全流动人口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解决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区域互动,不断完善跨县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努力实现互供资料、互通信息、互相配合、共同管理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流动人口PADIS平台作用,及时交流、反馈信息,不断提高流动人口信息化服务管理水平。

  (9)广泛深入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国家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饮用水及农村改水改厕、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等各项卫生环境治理工作。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的环境整治,进一步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病、地方病,提高生命生活质量,全面保护农民健康。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建立健全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工作网络,到2020年,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都达到90%以上,创建成为国家级卫生县城。

  (10)扶持发展健康产业。完善健康产业行业标准和执业规范,大力发展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形成完整的健康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重点支持和规范发展以预防疾病、维护健康为目标的健康管理产业、养生保健产业、商业健康保险产业、老年护理产业、健康文化产业,进一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11)加快县中医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医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加强中医院服务能力建设。认真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和传统诊疗方法“治未病”服务。大力鼓励支持农民种植中草药推动全县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院、疗养院和中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诊所。允许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对社会资本举办仅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传统中医诊所、门诊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做布局限制。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只提供经核准的传统中医诊疗服务的传统中医诊所。

  (12)有序开放医疗市场,积极支持民营医院发展。按照城乡一体化、政策平等化、管理规范化的原则,结合《内乡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内乡县县域医疗卫生体系服务规划》,通过扶持鼓励、规范引导、公平竞争,发展一批有规模、有质量、有技术、有品牌的民营医院,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到2020年民办医院病床数达到全县人口每千人1.5张水平。

  (13)创新卫生计生人才发展。围绕卫生计生人才培养、使用与管理等环节,以高层次专业人才为引领,以实用型人才为基础,以创新型管理人才为重点,营造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形成合理的年龄梯度和学科结构。完善卫生计生人才培养机制,坚持自主培养和人才引进并举,继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10—20名市级重点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100名青年优秀人才。继续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着力解决农村人才不足的局面。到2020年,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学知识岗位培训率、全科护理岗位培训率分别达到95%和90%。完善卫生计生人才管理机制,对在基层工作的人才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建立基层服务津贴制度,引导和规范城乡、区域之间人才合理流动。

  (14)加快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全县卫生计生信息网络系统,强化部门间的信息互换共享工作,实现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联网、信息互通共享,满足广大居民、医务人员、卫生计生管理者等各领域人员对卫生计生信息的不同需求。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