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乡要闻

内乡:用金融活水“解渴”产业扶贫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7-08-24 15:31:19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2c3e7bc6285d9a41c6bd848d5e2cae62.jpg

“加入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通过养殖分红,我一年就能分到3200元。”8月19日,内乡县赵店乡袁寨村贫困户李朝盈领到了今年养殖全覆盖第二季度分红的800元钱,他高兴地说,“年底就能脱贫摘帽了!”

作为秦巴片区贫困县,内乡县有贫困村8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4353户38529人,将在2018年脱贫摘帽。“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是该县依托养殖龙头企业、用活金融扶贫政策的一次创新实践。

李朝盈今年已经60岁,常年一个人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的慢性病导致他无法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于是,他利用到户增收资金加入“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从而获得产业分红和务工收益。

为何要建全省最大的合作社

“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恐怕是全省最大的合作社了。”来自省工商局工作人员一句看似玩笑的话却也道出了事实,“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由全县1.3万多户贫困户,共同组成。

按照扶贫政策,每个贫困户可以在银行申请扶贫贷款,用于脱贫产业的发展。然而由于贫困户多数没有固定产业,缺少劳动能力,没有固定资产抵押,靠个人很难顺利从银行享受到政策红利。

“金融资源如同水池库,没有管道无法开闸放水。要想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至贫困户,还需要政府为银行和贫困户牵线搭桥,提供平台。”内乡县县长杨曙光说,在政府主导下组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自愿签署协议,把到户增收项目资金作为股金,投入到合作社,由政府平台公司做增信,国家开发银行、农信联社等金融机构向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并委托合作社统一经营发展。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就是结合养殖龙头企业——牧原公司对标准化养猪设施的需求,将这些资金用于建设猪舍等养殖设施建设,然后租赁给牧原集团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以此为分红和付息来源。合作社将每年对入社贫困户提供不低于3200元的回报,提高其经济收入。贷款到期后,牧原公司负责收购猪舍,收购资金用于归还贷款本金。形成“合作社贷款建设—牧原公司租赁经营—贷款到期后牧原公司回购”的模式,依托牧原集团养殖龙头企业,实施养殖业对贫困户的覆盖,精准发力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合作社的成立,保障了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能够定期得到分红,同时,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在合作社务工实现收益。目前,聚爱合作社已经实现两次分红,累计发放分红款1180.4万元,惠及13020户贫困户。

不仅如此,在合作社所建的猪舍上,一块块光伏发电板更是连接着贫困户未来的生活希望。

“我们村已建成18000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产生的电能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出售。除去各种费用,每户贫困户一年可得到3000元的分成。”作为县光伏发电项目试点村的余关镇黄楝村村支书王建国介绍。

光伏发电项目,同样得益于金融政策的支持。在国家鼓励实施光伏扶贫的政策下,内乡县创新“政府+公司+金融+贫困户”模式,由政府融资平台——控投公司筹集资金1亿元,争取国开行3.8亿元、农发行8000万元政策性贷款,破解了总投资额5.6亿元的项目资金难题;成立内乡县聚能光伏发电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利用村级公共面积、机关单位屋顶、以牧原公司为主的企业厂房屋顶和荒山荒坡等安装光伏设施,按照每户对应5千瓦的建设标准,建设总装机容量为71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可确保约1.4多万户贫困户年稳定收益3000元,持续20年,惠及全县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产业扶贫的金融“活水池”如何蓄满

产业扶贫,金融是瓶颈。没有启动资金,产业脱贫困难重重。

如何下好金融“棋子”,激活产业发展“棋局”,蓄满产业扶贫“资金池”?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不是资金荒,而是资产荒。很多资金找不到优质的项目。政府要做的就是用足用活金融政策,牵头成立投融资平台体系,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整村推进、旅游扶贫等项目高效推进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出身金融系统的杨曙光有着自己的想法。

内乡一度是经济“洼地”,金融理念落后,融资渠道单一,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近年来,该县强化金融这个支撑点,实施金融资源、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有效联动,使产业、技术、就业等生产要素围绕金融资源配置扶贫项目,解决发展中的要素保障和风险控制问题。

县政府主导建设融资平台,形成政府性投融资体系,融资平台根据项目性质和业务范围分别承接光伏、养殖、土地流转、旅游、教育、交通等不同扶贫项目,从而为项目推进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目前,该县已争取人行扶贫再贷款、国开行扶贫贷款以及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资金39亿元。

同时,发挥牧原公司总部经济磁吸效应,设立基金,拓展融资空间。

与人保财险南阳市分公司试点开展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全覆盖,保险费由中央、省、市财政承担80%,县财政出资补贴由农户承担的20%保费,实现农户“零负担”投保。探索实施“保险+精准扶贫”新机制,财险公司把贫困户户主纳入协保员队伍,按县财政补贴20%保费的1.25倍作为协保员的劳务费发放,每年每户可增加收入500元—1000元。目前,这项工作正在4个乡镇试点。

“用好扶贫政策,建好信用体系,为银行放贷设好‘安全阀’,让扶贫政策的红利落实到贫困户的身上,让金融活水成为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就是金融扶贫的核心。”杨曙光说,目前内乡县也在学习卢氏经验,在信用体系建设,风险体系建设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力求使金融扶贫更加精准,更加深入。吴曼迪 崔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