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乡要闻

内乡县全面完成水利管护体制改革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8-01-11 16:14:19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内乡县自2014年被列为全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以来,经过3年的努力,创新了投入机制,实现了建管一体化,探索完善了项目建设、补助、管理方式,明晰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搞活了经营权,并制定了奖惩办法,确定推广了农业水价改革及精准补贴等办法,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全面完成了水利管护体制改革任务,为水利改革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做好改革试点工作,该县成立了包含水利、扶贫等1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印发了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奖补办法、维护管理办法。采取由村组自主申报,乡镇水利站汇总方式,确保工程建设资金能切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要,工程效益充分得到发挥,实行建管一体化,提高资金利用率。全县利用试点项目,落实改制资金1200万元。新建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管道20.19公里,新打井331眼,建塘坝73座、水池水窖30座、提灌站15座,发展微喷800余亩。对已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了登记造册,建立了改制台账,明晰了工程产权、管理经营权。全县在册的2214眼机电井中,15眼由公司管理,一半以上由个人管理或承包管理,其余为村组集体管理。861座塘坝(含水窖)中,公司管理16座,近六成由个人管理或承包管理,其余为村组集体管理。61座泵站中,公司管理6座,27座由个人管理或承包管理。小型自流灌区75处,承包管理9处,乡镇管理3处,其余为村组集体管理;中型灌区末级渠系1497条,由81个会员单位管理。对新建工程,先建机制,后建项目。对已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当地摸底排查,确权登记,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小水库的产权归各乡镇政府所有,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产权归各受益村农民用水户协会所有,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归项目所在行政村集体所有,由社会各界投资者投入的资产,产权归投资者所有,各级财政投入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归所在村集体所有,以个人、家庭农场、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等建设主体投资为主政府奖补为辅的以奖代补工程产权归建设主体所有,发放产权证、使用权证,签订管护合同。

全县创新投入机制,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形式,对新建工程进行奖补,将过去由财政单一投入解决的事情,转变为由政府补贴、群众自建自管、社会各界自主参与解决,调动了社会各界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产生了“政府投入1元钱,带动和吸引社会投入2元钱”的效应。打磨岗灌区原来由灌区管理处直接管护,后实行企业化管理,移交县水投公司,形成了在水投公司统揽下,灌区管理局与农民用水户协会合管的管理模式。灌区设施闸阀房以上由灌区管理局管理,闸阀房以下田间农管工程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水费由协会收齐后上交,由县水投公司调控10%的大修基金后,余下的按比例返还管理局、水厂、用水户协会,用水户协会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田间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有了保障,不仅解决了乱收费、搭车收费、水费计收不到位等问题,还解决了灌区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后,实行用水预先申请,统一灌溉用水管理,让用水户对灌溉管理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解决了过去用水过程中的许多矛盾和纠纷,同时,协会实行“一把尺子”量水,用水户知道用多少水,交多少钱,节水意识明显提高。为增强协会水费、工程和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协会年初、年终各召开一次用水户代表大会,讨论、审议全年财务支出、工程维修、水费收取等。协会成立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灌溉高峰期,协会可以通过雇工完成灌溉用水调度,用水户可以通过一个电话联系灌溉问题,解决了过去浇一亩地误一天工的难题。

全县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4个,由81个会员单位管理,协会管理灌溉面积达20.7万亩。其中,打磨岗灌区东王庄协会还被水利部评为“全国用水示范组织”。成立用水户协会后,农民每年水费支出降低15-20%,亩均产值增加500元左右。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