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乡要闻

南阳出彩看内乡——产业经济篇:产业聚变壮筋骨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8-10-19 18:18:45   来源:南阳日报

围绕项目招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构建金融高地,大打工业翻身仗,锻造发展新引擎——产业聚变壮筋骨

res01_attpic_brief

“零”起步,一张白纸上绘就产业新城

这里是有故事的地方,也是产生奇迹的地方。

几年间,内乡县由“经济洼地”跃为发展高地,综合发展水平由全市第三方阵快速攀升到第一方阵。曾经的“宛西洼地”内乡,成功实现了“撑竿跳”。

内乡曾有辉煌的工业历史。

上世纪80年代,以县造纸厂、县化工厂、县软木厂、县机械厂等为代表的内乡工业,是南阳叫得响的“宛西领头羊”。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上世纪90年代,内乡停滞了脚步、失去了风采,与此同时,周边的西峡、淅川、镇平三县却迅速崛起并超越,内乡被贴上了“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标签,成了“宛西洼地”。

内乡人发出“三问”:内乡怎么了?内乡怎么办?内乡怎么干?

出路在项目,发展在工业。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只有在项目建设上快人一拍、胜人一筹,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带来新认识新作为新发展。内乡县委、县政府下定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赶超决心,团结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瞄准“工业强县、旅游名县、林牧大县”发展目标,围绕项目招引、高新科技植入、人才引进和孵化、构建金融高地,着力实施“两轮两翼”战略,大打工业翻身仗,走出符合内乡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稳扎稳打,持续求进,弯道超车,跨越攻坚。

“零”起步,荒地上崛起产业新城。2009年以来,该县产业集聚区迅速膨胀,框架一而再、再而三地拉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总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到193家,其中四上企业72家,从业人员4.2万人。固定资产增速指标迈入全省县级集聚区第一方阵,成功晋升为省级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并被评为全省最具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最具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区。

作为内乡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历史的见证者,园区办公室主任张静涛眼下是“喜忧参半”:占地20平方公里、已“装进”193个企业的县产业集聚区已经无法“吞进”新的项目了。

怎么办?建设区中园,在县产业集聚区的周边新建“农牧装备制造孵化园”、“印刷包装产业园”、“金冠电气工业园”、“高档纸制品产业园”等。

内乡县产业集聚区上缴利税翻了近21倍——2009年是1700万元,2010年增至3400万元,2011年首次破亿为1.47亿元,2016年为2.96亿元,2017年达3.49亿元。

光阴如白驹过隙。内乡县产业集聚区犹如一粒种子在菊潭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终成大树。

走过发展不停、奋斗不止的岁月。该县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内乡转型跨越使命的担当者,绿色生态发展的典型示范者。

眼下,湍河岸边高楼林立,厂房内机器轰鸣,工地上焊花飞溅,到处是火热的生产建设场面,令人振奋。

内乡人说,产业集聚再造了一座新城。

res04_attpic_brief

“项目军团”擎起工业高地,转型升级风正劲

“经济洼地”变为项目积聚“高地”。

内乡瞄准项目和工业两个薄弱点,率先解决了主导产业的有无问题,实行产业链招商,形成了招商引资的“葡萄串”效应。

工业项目快速集聚。投资超亿元的企业已由10年前的1家发展到72家,其中超10亿元5家,超5亿元16家。

企业规模迅速壮大。年产值超亿元和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已由10年前的1家分别增加到19家、14家。一期总投资108亿元的煤电运一体化项目建成后税收有望达到6亿元。

“龙头”高昂,集优成势。火热的投资热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落地生根。县政府每年持续加大对企业的奖励力度,并依托飞龙、牧原等龙头企业,创新了开放招商、批量引进企业的“龙头企业+平台+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新模式,以“链式”思路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起“雨林式”产业生态,撑起产业经济的“四梁八柱”。

目前,内乡正着力培育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清洁高效能源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产值百亿级企业1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4家,税收贡献超千万元企业达19家,其中牧原、飞龙、龙大、仙鹤、晋成等骨干企业的产值、收入、利润年增速均达两位数以上,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极。内乡的上市企业由2013年前的空白到现在的牧原、飞龙、久联神威、天一密封等7家.

“内乡制造”变为“内乡智造”。

“这个电磁开关水泵不到1000克,却拥有8项国家专利,蕴含着我们飞龙的‘智动力’。”南阳飞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耀忠告诉记者,该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国家专利技术100余项,公司生产的汽车水泵和排气歧管,不仅在国内市场上首屈一指,而且还装配到奔驰、奥迪等国际一线品牌汽车上。

该县总投资108亿元的煤电运一体化项目,采用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超超临界发电技术,1号机组即将建成发电。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我市发展清洁高效能源树起里程碑,也为打造中部地区煤炭中转交易中心奠定了基础。

为打造持久的内乡“科技芯”,该县先后与210多家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技术依托关系;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

创新,实现了“内乡制造”到“内乡智造”的升级跨越,产品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据统计,目前该县产业集聚区内有82家企业每家至少一项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去年这些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其中科技贡献率的占比达到七成以上。

“智造”突围,“新”字破局。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支撑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持续推动县域经济转型跨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8%。

“筑巢引凤”变为“筑巢生凤”。

天一密封、宛泰粉末冶金等企业均为“飞龙制造”提供原料和配件,上下游企业相互关联,互为配套。以飞龙公司为龙头企业的机械电子产业园打造集生产、研发、创业孵化于一体的30余家相关联企业的60亿元产业集聚基地……

如今从“筑巢引凤”转变为“筑巢生凤”,该县着力构建“金字塔”形人才体系,深入实施“诸葛英才计划”,夯实区域发展人才动力,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有力推动区域产业和人才“双螺旋”上升。

在内乡,一个人才的生态圈正在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在内乡已经形成。同时,内乡强化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优势叠加,实现了产业与人才无缝对接,并着力实施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引导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向终点产业集聚,形成了“引进一个领军人才、集聚一个创新团队、创办一个高科技企业、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壮大一个新兴产业”的聚才模式。截至目前,该县共引进本科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近9000名,其中急需紧缺人才129人;新申请专利265件,其中发明专利76件……

res07_attpic_brief (1)

内外兼修,铸就核心竞争力

“对企业来说,发展环境与发展战略一样重要。”回首这几年的发展,晋成陶瓷总经理陈立承为当年选择落户内乡而欣喜。晋成陶瓷是全国陶瓷行业知名企业,投资20亿元在内乡兴建产业项目,从考察到签约两个月,从奠基到产品下线只用了6个月。

“以项目投资稳增长促转型,一定要想方设法为企业当好‘保姆’。”县长杨曙光表示,对政府来说,抓项目首要抓的是服务。

近年来,内乡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优质政务服务品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县域经济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实行“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了企业现场办公服务机制,从金融、供电、用地及领导服务等12个方面,及时解决企业在建设、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联审联批制;出台财税支持、投融资等配套政策,最大限度强化扶持、创优环境。

“内乡曾一度处于经济‘洼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理念落后、融资渠道单一,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杨曙光清醒地意识到,内乡要突围,就必须把金融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激发金融活力,撬动经济跨越发展。

创新机制,让银政企构筑互惠共赢“金三角”。该县引导驻地金融机构树立深耕县域经济的发展理念,抓住“支农支小”的信贷政策机遇,主动对接需求,开拓市场;在直接融资上,出台扶持意见,从财政、税收、土地和上市补贴奖励等方面为各类企业提供上市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尽快走向资本市场。

目前,全县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达到7家,另有两家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在四板挂牌企业17家,累计直接融资额超百亿元。

当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内乡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引进寅兴钢构、金冠智能开关、节能汽车零部件、华福科技高端彩印等高品质项目落地建设……“高大上”项目成转型抓手,不断刷新着产业高度。

跳出绿色发展的高度、跑出转型升级的速度、干出优质服务的热度,持续有力、虎虎生风的“组合拳”,使内乡工业经济呈现出鲜明的“内乡跑姿”,实现了在较短时间内的“鹞子翻身”。

内乡产业的总量规模在迅速扩大,结构质量在迅速优化,内生动力在迅速增强,发展后劲在迅速积聚,它如同一个能量满满的“动力引擎”,推动内乡发展巨轮加快驶入建设南阳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更加出彩的“快车道”。

res10_attpic_brief

迈进新时代,跨越发展的内乡,朝着未来进发,将赋予“高质量”更多内涵。(南阳日报10月18日A8版 特约记者樊迪)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