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乡镇风采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8-11-22 17:06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处于南水北调水源地涵养区的内乡县岞曲镇,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抓生态促转型,抓产业惠民生,以全域旅游发展为方向,持续抓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石缝儿里的特色菊园
每年的11月,走进岞曲镇水沟村九峰山郦邑贡菊茶产业基地,就会看到层层梯田绕山转,一排排黄色旗子如卫兵般守护着菊园。放眼望去,满山尽带黄金甲,金黄色的菊花开满群山,绿油油的茶树映入眼帘。
水沟村党支部书记朱春灵告诉记者,该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合作社引领,劳务外包、大户种植、返租倒包等多种产业扶贫带动模式并存,通过4年时间逐步完善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种植茶树1500亩,菊花4800亩。建成了2000平米的标准化生产加工车间,配套建设了300平米冷库,引进了先进的菊花烘烤设备10套,绿茶生产线一条。
该镇党委书记孟晓说:“从满眼黑石头到石上开花,岞曲镇用了六年时间,深耕细作,绵绵发力,真正实现了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带贫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贫困户、低收入家庭、留守老人、妇女的就近务工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该基地每亩人工投入13000余元,每年带动周边近500户农民就业,年支付工人工资近二百万元,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尤其是近年来在菊茶产业的带动下,培养了一批种植能手,实现了从“输血”向“造血”质的转变,社会反响强烈。”
荒山坡上的生态茶园
深秋时节,细雨绵绵,记者一行来到了葫芦山上绿油油的茶树,格外的生机盎然。漫山红叶,太山庙水库的一库清水如临脚下,深呼吸,还有清斴沁人心脾的月季花香,久在城市中穿行,竟不自然的闭上眼睛深呼吸感受这醉氧的眩晕。
路遇正在山上除草的双堰村山坡组贫困户胡铁行,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放下割草机,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这几年,由于屋里娃儿小没办法外出务工,之前一直靠种几亩地、门口打个零工维持一家开支,日子捉襟见肘。直到明娃儿回来成立合作社包山种茶树,我也入了社,把啥也长不成的荒山全部入了社,又在合作社管理了二十多亩茶;采茶、零工一天又能挣个百八十,这些都是旱涝保收的,不影响照顾娃儿们,门口有活了还能干一下,啥也不耽误,一年多挣一万多。”他口中的明娃是返乡青年魏光明,太山湖茶叶专业合作社社长。
该合作社在双堰村流转荒山2300亩,耕地700亩,以茶叶、核桃种植为主,花卉、苗木为辅。合作社采用返租倒包的形式,把流转的土地又倒包给周围农户管理。每年有50户在其处承包经营,每亩每年管理费在400元左右。2017年发放务工费78万元,土地租赁费42万元,土地管理费的开每年60余万元。采茶季节每天有80余人在其处采茶,每斤鲜茶30元左右,每人每天可采鲜茶2—5斤,每年采茶费用20余万元。其中有贫困户28户51人常年在该合作社务工,每人年收入5000元以上。该合作社五年时间共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以水养茶、以茶护水,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水沟村的郦邑贡菊、双堰村的生态茶园只是该镇产业助脱贫的缩影。近年来,该镇立足特色农业优势,积极打造生态品牌,初步形成了以宛西农综开发公司、河南民丰公司和南阳天隆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产业龙头的“茶、菊、蔬、烟、果、艾”六大生态产业体系。该镇专门制定企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奖励政策,使企业主动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
以顶层设计推动绿色发展
该镇立足现有的农业产业条件和资源禀赋基础,2017年底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制定镇域生态产业经济顶层设计方案,表明了党委和政府发展绿色产业富农,助推脱贫攻坚的决心和努力。依托境内吴娅石头村、道教圣地石堂山、国宝邓窑遗址等旅游资源,九峰山葫芦山、太山庙水库等有机农副产品和菊花、茶叶产业,打造具有明显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精准脱贫模式。通过引进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生态项目落户当地助民增收。引进的沿太山湖生态游一体化观光项目,借助外力,探索产业+技术+资本发展模式,打造集采摘观光、休闲娱乐、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产业发展助推农民增收又保护绿水青山?岞曲镇做出了宁失金山银山也要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的牺牲和担当。正如该镇党委书记孟晓所说:“什么是岞曲镇的希望?那就是发展生态经济,持续走产业化、特色化、生态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道路,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最终实现群众钱包鼓起来,生活美起来,心情好起来。”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