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内乡要闻

发展高地加速隆起——龙头企业与县域经济携手并进的内乡实践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22-03-09 19:27   来源:南阳日报

牧原,从22头猪起步;内乡,曾是宛西洼地。两者协力、相互成就,会演绎怎样的传奇?
        牧原根植内乡,得益于家乡发展环境的风调雨顺。内乡倾全县之力,不断强化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助推牧原做大做强。在家乡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牧原总资产达2120亿元,子公司遍布全国25个省份,奋力挺进全球行业龙头。
        内乡加速隆起,离不开牧原这个强劲有力的火车头。牧原把全产业链上的项目在内乡链条式布局,食品产业园、农牧装备产业园、智慧物流园等高水平“牧原系”企业集群遍地开花,有力助推内乡综合实力从全市第三方阵向第一方阵跨越。
  “服务牧原、发展内乡;发展牧原、成就内乡。”牧原与内乡深度融合、共进共赢,双双树起了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新标杆。
        服务一个产业项目

大地回春,生机勃发。

在余关镇大花岭村一处开阔地带,占地2800余亩的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让人大开眼界。放眼望去,21栋楼房猪舍整齐排列,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塔吊林立、施工正酣。工地上,“企业有需要,我们马上到;企业有期盼,我们马上办”的横幅与建筑交相辉映,奏响一曲发展赞歌。

综合体项目从定址到完成土地流转、地面附着物清理,再到全线开工仅用6天时间,刷新了支持项目建设的“内乡速度”。为保证该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内乡县成立专班,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建设过程中,更是积极提供“保姆式”服务,部门联动,解决项目建设中各种难题,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

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是全球首个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肉食产业综合体。该项目成功突破三个极限,引领养猪行业发展。

——突破养殖密度极限。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平房猪舍需要占地300余亩,楼房猪舍每栋6层楼房,只需占地15亩,节约了大量土地及不可再生资源。15亩的土地上每年出栏10万头生猪,单位土地面积承载生猪养殖量增长3倍以上,突破全球生猪单体养殖规模极限!

——突破物流成本极限。综合体中心位置是年供72万吨的智能供料中心,每天需要原粮3000吨左右,通过和涵盖公路港、铁路港、农牧装备园的牧原智慧物流园形成联动效应,实现“原粮进入,高品质猪肉食品产出”。

——突破产出效率极限。综合体整合生猪产业链上的所有资源,搭建全国全球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全息长入,年出栏生猪可达210万头,年屠宰生猪和肉食加工210万头,极大地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生产经营效率。

通过VR眼镜可以看到,楼房猪舍里干净卫生,一头头茁壮成长的母猪、育肥猪,在专业化、现代化的舒适环境中安逸成长。巨型机器人智能供应生猪饲料、智能巡检机器、板下清粪机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牧原将智能化设备充分运用到产业综合体中,使一头猪从出生到最后出栏,全在一栋楼房猪舍里完成,打造了可复制的工业化养猪“牧原模式”。

壮大一个龙头企业    

2022年,牧原集团喜报接连不断、发展势头强劲:

1月,牧原与双汇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汇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全天24小时、优先收购牧原直供生猪,通过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应链,实现互利共赢;

2月,牧原与农行河南省分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农行2021年向牧原集团提供110亿元的授信额度正式生效;

3月,全市肉食品加工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市肉食品加工产业链工作推进会在牧原集团举行,联盟企业将以会长单位牧原集团为引领,互利合作,抱团取暖,推动肉食品加工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蓄一池好水,养一池好鱼。牧原集团的裂变发展得益于内乡县优渥的发展土壤。为更好地服务牧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该县成立“支持牧原集团发展指挥部”,全程服务牧原项目建设。2016年,内乡先期建设了农牧装备孵化园,吸引十余家农牧装备制造类企业入驻。牧原公司对入驻企业进行订单扶持,入驻企业凭订单可到县农商银行申请贷款,政府依据亩均税收情况对入驻企业进行租金奖励。几年时间,已孵化出寅兴牧业和恒辉实业两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牧装备企业,并配套建设了寅兴装配式建筑新材料产业园等3个专项园区。

 

为更好服务大批供应链企业,内乡和牧原又全力建设“生猪产业链大数据管理平台”,形成稳健完整的生猪产业生态圈,进一步降低供应链企业成本,抵御市场风险,强化全县生猪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牧原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劲支撑。

2016年至2021年,牧原集团生猪出栏量年均增幅高达72%,2021年的出栏量更是较2020年翻番,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一。

除了做大做强生猪养殖,牧原还致力于完善和发展生猪产业生态圈,规划投资20亿元的内乡县牧原食品城、规划投资35亿元的牧原智慧物流园以及数个大型饲料加工厂等遍地开花,数十个项目在内乡形成了“牧原系”,支撑牧原成为全国农牧行业第一的现代化养殖集团企业。

成就一个经济强县如今在内乡,“牧原系”项目涵盖了一二三产,超过3000家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在内乡注册、登记、结算和纳税,初步形成了政府营造低成本营商环境、核心企业多元赋能、产业生态共生共荣的生动局面。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政府的强力支持,呈几何倍增。而企业的强劲带动,更使内乡如虎添翼,增添了跨越发展的底气。

与牧原的发展共进,内乡的“巨变”体现在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上:2021年,国民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居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且位居第一。与牧原上市前的2013年相比,GDP从124.4亿元增至292.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从5亿元增至16.3亿元。

内乡,这个曾经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宛西洼地,已实现弯道超车,站稳全市第一方阵,并蓄势竞发争当区域发展领跑者。

内乡和牧原共进共赢的路径背后,是地方党委、政府敢立时代潮头,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推进龙头企业与县域深度融合的责任和作为;是龙头企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彰显社会价值、助力地方发展的担当和反哺。

 

近年来,内乡聚焦“勇当区域发展领跑者、跨入全省20强、接近全国百强县门槛”的奋斗目标,坚持推进优势产业在地化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实施重大基础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金融高地、教育高地,实施数字赋能,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夯实县域经济成高原底盘。

面对向区域发展领跑者进军冲刺的新征程,该县路径十分明晰:

——加速推动新型城镇化步伐,持续抓好产业发展、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重点通过打造区域性教育高地路径驱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速;

——强化优质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和招商工作,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打造专业园区平台,增强核心企业供应链落地见效,提升县域规上工业总量和税收总量;

——以2×100万千瓦电厂和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增量配网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工业和农牧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做大工业总量;

——以数字化驱动做强供应链金融业务,持续用力,实现数据驱动的供应链金融在县域做大做强,提升县域金融总量;

——加快形成物流仓配比较优势,高效推进牧原智慧物流园和煤贸物流园两个优质物流园项目建设,以及牧原网络货运平台建设。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随着内乡县域经济和牧原集团的融合发展进入全新阶段,一个更加壮大的牧原和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内乡,正昂首前行、步履铿锵。(南阳日报)
    专家点评:打造政企命运共同体  南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 邵书峰
    以前的内乡因县衙而骄傲,如今的内乡因牧原而自豪。
    牧原之于内乡,不仅是一家支柱企业,更是一块金字招牌。
    “服务牧原、发展内乡;发展牧原、成就内乡。”这一响亮的口号,正是多年来内乡县委、县政府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为企业排忧解难、和企业携手共进的生动写照。
    ——内乡县委、县政府用心用情、优化环境,给予牧原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积极主动为企业搞好服务,从而使曾经偏居一隅的养猪“小作坊”蝶变为牧原集团这个名副其实的全球养猪行业冠军。
    ——牧原集团念兹在兹、回报家乡,不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更把自己全产业链上的项目在内乡链条式布局,牧原食品产业园、牧原农牧装备产业园、牧原智慧物流园等高水平“牧原系”企业集群遍地开花,使内乡这个曾经的山区小县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牧原与内乡的相互成就,可谓是践行“政企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的成功样本。
    当前,全市上下正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加快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的壮大离不开企业发展。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企业至上、企业家至上”的思维,奋力打造政企命运共同体,为企业跨越发展营造优渥的生长土壤,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建设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尊重企业家。在全社会营造支持企业家、重视企业家、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让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社会上有地位、在经济上得实惠,让企业家心无旁骛谋发展、作贡献。
    当好服务员。党员干部以“用户思维”改进政务服务,真正做到“企业有需要、我们马上到,企业有期盼、我们马上办”,围墙以外的事全部交给政府办,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
    降企业成本。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搞创新,少费功夫跑审批、找领导,努力把企业在南阳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降到最低,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慕名来南阳发展。
    企业稳,则南阳经济更稳;企业活,则南阳经济更活。内乡打造政企命运共同体的成功实践,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在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的征程中,企业、企业家当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携手为建设现代化新南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手记: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观摩牧原的养殖全过程,其智能化程度之高颠覆人们的传统认知:智能环控、智能饲喂、智能巡检、板下清粪机器等30余款智能养猪装置的应用,实现了从精准饲喂到粪污处理的全程智能化,不仅使猪场的生产效率成倍提高,而且提升了猪肉品质,全面引领生猪养殖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震撼不止于此。进入猪舍的空气需要经过层层过滤,空气质量堪比ICU(牧原猪舍的空气质量是M16级,ICU病房为M17级);智能装备连接到物联网管理平台,每天上传5.5亿条以上的信息,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可监控到几千公里外猪舍的温度、空气质量、猪群状态等指标,并可调节猪舍内温度、湿度等参数……
    科技创新赋能养猪生产已成为牧原发展壮大的生命线和主旋律。当前肩负着加快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使命的南阳,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蓄势赋能。
    以牧原为典范,我们要把智能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作为重要抓手,深化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以“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企业上云”等为重点,对传统产业进行全要素、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改造,加速企业向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
只要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继续走好科技赋能传统产业之路,为企业塑形和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南阳必将能够做好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新答卷。

 

 

责任编辑:Neixiang_liuyu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