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索引号:ND001-0-2022-01288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内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2022-06-23
标题:内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乡县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内政办〔2022〕27号
发布日期:2022-07-09
有 效 性:
内乡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22-07-09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
《内乡县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022年6月22日
内乡县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县委要求,推动我县乡村建设实现更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发展目标,科学编制乡村规划,积极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
二是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共谋、共建、共管机制,增强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是坚持城乡融合。打造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发展新格局,促进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平等交换。
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坚持把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作为重点,聚焦阶段任务,以合村并居为突破口,排出优先序,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的村庄类型,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优先布局中心村,拟拆除撤并的村庄不再布局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项目。
五是坚持建管并重。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后期管护,巩固建设成果,做到建管结合。从财政基础较好的乡镇试点,逐步探索建立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
三、工作目标
2021年,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制定完善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新培育20个示范村,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实施一批项目,确保乡村建设行动起好步。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走在全国前列,乡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乡村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建成一批美丽宜居乡村,有条件的村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
四、科学编制乡村规划
202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基本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先完成1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的村庄规划编制,推动有条件、有需求的重点村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2025年年底前构建完成县域国土空间一体的规划体系,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
优化城乡用地布局。合理布局城乡产业和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严格保护耕地。
保障乡村用地空间。国土空间规划中要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在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塑造乡村特色风貌。科学确定乡村特色风貌带,合理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有序管控农村住房建设。
五、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
围绕打造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主产区的目标,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加强建设质量管理,规范工程建后管护,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2022年开始,沿默河、湍河两岸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标准农田30万亩。
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一)实施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优化路网结构,加强质量监管和公路养护,推动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农村物流服务便捷化。2022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县具备条件的20户以上2194个自然村通硬化路,2025年年底完成650公里农村公路、100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任务,新增乡镇运输服务站14个以上,基本建成广覆盖、深通达、高品质的农村交通网络、客货运输网络,争取行政村最多一次换乘到达县城比例达到100%。
(二)实施农村供水保障行动。推进城乡供水管护一体化,2022年实施饮用水水源巩固提升工程,开展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险排查整治,对农村饮用水水质定期监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2025年年底前完成新建30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巩固提升现有安全饮水工程30个,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7%,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加强安全饮水工程运营维护,使农村饮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8%。
(三)实施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行动。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多元化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实施“气化乡村”工程,有条件农村推进天然气入户。2025年年底前完成140个农村配电台区升级改造任务,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140千米,农村地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压减至9.1小时以内。2022年开通农村天然气用户7000户,大桥、灌涨、余关、湍东4个乡镇实现燃气管网覆盖;到2025年年底开通农村天然气用户3万户,除板场、夏馆、七里坪、桃溪、岞外其他11个乡镇实现燃气管网全覆盖。
(四)实施城乡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一体化行动。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水平,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2022年年底前5G基站数量达到290个,实现乡镇、农村热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乡镇以上区域实现网络连续覆盖,基本满足应用场景需求。2025年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5G基站数量达到385个以上,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建成1个农业5G应用场景示范点,农村宽带普及率持续提升。
(五)实施城乡广播电视建设一体化行动。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依托有线、无线和互联网传输,构建县、乡、村三级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应急广播体系;完善节目传输覆盖,加强制播能力建设,全面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2022年启动应急广播、调频广播和采编播平台建设。2025年年底前广播电视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水平实现城乡大体一致,实现无线数字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和县融媒体中心节目信号接入IPTV直播频道。
(六)实施城乡物流体系建设行动。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2022年启动物流快递企业整合,建设100个乡村电商物流点。2025年年底前整合4家以上物流快递企业,改造、建成220个乡村电商物流配送网点,实现县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到村网点的配送时间低于两天,行政村快递物流通达率达到80%以上,重点行政村快递服务通达率达到100%。
(七)实施农村房屋品质提升行动。健全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农村房屋建设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2022年年底前出台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管理细则,完成农村既有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和生产经营性房屋、公共用房的安全隐患整治,编制完成农村住房设计图册,在地震高烈度地区开展300户农房抗震改造。2025年年底前完成农村既有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全县农村房屋建造品质显著提升,建筑特色与村庄风貌初步显现。
七、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实施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行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突破高等教育和学前教育,夯实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建设教育信息化整县推进、体育场馆建设及教师队伍保障工程。2022年,启动牧原职业学院建设和内乡职专迁建工程。2025年年底前,要新建成1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完成乡镇(不含城关镇)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城乡普通高中改扩建工程,完成牧原职业学院建设和内乡职专迁建工程,做好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实施教师保障房和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
(二)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行动。完善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2022年打造完成“三馆一院一中心”内乡地标性文化工程。2025年年底前,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新增5家专题博物馆,形成内乡博物馆群;打造20个乡村音乐厅、20个乡村文化重点村,提高全县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持续开展以“百姓文化舞台”为主题的“菊乡书声”、“放歌湍河”、“出彩宛梆”、“舞动内乡”等群众文化活动。以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共建共享。利用抖音、快手、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公共文化传播,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渠道。
(三)实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行动。高质量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对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构建高效协同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升级、薄弱乡镇卫生院达标和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87.5%左右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2025年底,力争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并设置符合要求的中医馆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其40%以上达到服务能力推荐标准,15%以上达到或接近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全县所有乡镇都要建设完成一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标准化达标率达到100%,公有产权村卫生所比例达到90%以上,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明显提高。
(四)实施社会保障均等化行动。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的关爱服务,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2022年持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县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城区日间照料中心中心建设和智慧养老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实施党建+N+1+M的内乡民政社会救助模式。在社会救助领域实施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对困难群众做到主动发现、主动救助。2022年年底前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最低养育、高龄老年人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成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供养机构,基本完成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制度。2025年年底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县域内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步提高,县、乡、村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实现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全覆盖。
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
(一)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强化后期管护服务,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2022年完成户厕改造6300户,到2025年,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长效管护机制初步建立。
(二)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因河因塘施策,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等工程,分区分类,标本兼治,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2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力争达到27.47%;2025年底,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力争达到45%,偏远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2022年开始实施汇水区三镇污水收集能力提升工程,2025年年底前新增日污水收集能力1500吨;2022年完成默河流域四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马山污水处理厂开始运行;2022年动工建设板场、赤眉、赵店、师岗、夏馆、七里坪六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2025年12月底建成运行。
(三)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完善资源回收利用网络。2022年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规范管理提升工作,2025年年底前按照“五有”(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有完善的监督制度)标准,持续配套农村垃圾箱(桶)、保洁车,提高农村保洁员工资待遇,县财政给每人每月增加200元;加快王店、赵店、桃溪、师岗、瓦亭、赤眉、夏馆、七里坪、马山口、余关、岞等乡镇公厕、垃圾中转站建设进度,2025年12月底全部建成使用。
(四)统筹推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加强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从严审批宅基地和动态监管,全面提升农房建设质量,突出传统民居风格。加快村内道路建设改造,2022年40%入户道路实现硬化,到2025年入户道路基本实现硬化,推进农村生产生活道路衔接,加强农村道路养护机制建设,鼓励村集体和村民参与村内道路养护。改善村庄公共环境,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突出保护乡村山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见缝插绿,打造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森林乡村。积极开展“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建设,有序推进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2022年开展试点建设,2025年年底前3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四美乡村”建设标准、50%以上的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美丽小镇”建设标准、50%以上的农户庭院达到“五美庭院”建设标准。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成立乡村建设行动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相关县领导任副组长,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县直相关单位,协同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围绕重点任务,成立行动专班,由县级领导任专班组长,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重点任务推进落实。
(二)坚持分类推进。根据不同乡村变迁发展趋势,开展分类指导,争取走出各具特色的乡村建设路子。城郊融合类村庄重在强化规划发展管控,按照基础设施城镇化、居住管理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标准纳入城市统一管理。拓展提升类村庄重在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率先建设“四美乡村”。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在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传统建筑、民风民俗保护,在保持原生态环境和村庄传统格局基础上有序推进村庄更新改造,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整治改善类村庄重在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重点补齐公共设施短板。搬迁撤并类村庄重在按照靠县城、靠乡镇、靠园区、靠景区、靠社区原则进行安置,并妥善处理好搬迁后续事宜。
(三)开展示范创建。各乡镇要重点围绕境内主要河流、水系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沿河沿水村庄为重点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以镇区和中心村为重点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模式路径。
(四)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建设多元投入格局。强化资金整合、资源统筹,公共财政加大向“三农”倾斜力度,加大对乡村建设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建设。政府债券分类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债券资金重点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公路、高标准农田等乡村公益性项目,专项债券重点支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乡村文化旅游、农村供水等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相平衡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扩大乡村建设金融支持和社会资本投入。
(五)夯实部门责任。县直相关单位要认真履行本行业、本领域乡村建设职责,研究谋划配套措施,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各司其职、共同履职、齐抓共管的乡村建设工作体系。乡村建设重点任务行动专班办公室所在单位,要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专项工作台账,推动建设任务落实落细。
责任编辑:Neixiang_liuyulong